• 271教育|影像·济宁海达行知学校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8-12-18

「从心所欲,不逾矩」



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十四载的文艺老年孔夫子回到距离今天济宁城30多公里的故乡,从事教育和文献整理工作。一百多年后,文艺中年孟子赶着牛车从济宁城东边20多公里的故乡出发,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之旅。

在“孔孟特区”去处理一个理想校园的设计任务,难以避免地会背上一种“历史包袱”:需要从历史故典当中去寻找建筑本身在地性的立足基点。事实上,一开始将孔孟与校园空间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也会习惯性地代入一种庙堂的形式意向——两千多年,圣人被符号化了,与之关联的一切也随之“类型化”了。

整体鸟瞰

中学部鸟瞰


想起初读类型学的时候,先生每每用“有法无式”作为告诫,让我去阅读类型背后的“元”。正如顾炎武先生所论:“渔父不必有其人,杏坛不必有其地”。传承传统人文理想的校园空间,自有其型外之“元”,大可不必非得套上一个大屋顶的形象来标榜自身在文化承袭层面的“正统性”。

校园空间的生成过程▽

主入口空间试图传达出“礼”的主题,设计处理的过程中希望通过一种异于说教的平和姿态引导学生自发地代入体验。不严格对称、但是相对均衡的建筑体量,围合出“规矩”最原始的空间构架。层层叠置的过渡性空间是强调仪式感的经典手段,设计中将这种以夯土台基为祖形的元素后退,并内含于建筑之中,而将“礼”的部分,交由经纬纵横的树阵去传达。

初中部教学综合楼▽


主入口▽

图书馆▽


初中部教学综合楼一隅▽

室内空间▽

回到故乡两年后,孔夫子平(zi)静(lian)地对学生们说,经历了70年的学习、思考和生活,自己终于能够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这其中,包含着一种“发展本位”的原型教育观。校园空间存在的意义,就是让生活其中的每个孩子感知到物质本身的存在状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一个真正充满诗韵墨香的校园应该是孩子们能够感知到、并且乐于其中的世界。

两个教学区之间的叙事空间▽

两个教学区之间的空间主题被定义为“诗”。我们搜索了记忆中前18年称得上美好的各种元素,放在校园里面,类型化地呈现出来,希望去营造一种能够激发思考、创造与交流的原初场景。当建筑体量被分解、尺度被有意地降下来之后,形式操作上的便利能够带来空间体验层面更加丰富的可能性。形体的扭转、空间的穿插、造园手法的运用,与其用一连串理性的专业语汇去分类描述,不如由水边摸鱼的孩子来诉说这里发生的故事

高中部教学楼▽

庭院及半室内空间▽

教学楼室内空间▽

小学部、中学部之间的彩虹桥▽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最后一个主题是生活与环境最初交织在一起的样子。野趣,就是能够让孩子们在围墙之内的这一方天地之中能够切实地看到彩虹的绚丽、听到鸟儿的歌唱、闻到花草的芳香、触摸到阳光的温暖、感受到与同龄人追跑嬉戏的酣畅。在我们的理想中,这样一个两分礼,两分诗,两分野,剩下四分留白给孩子们自己去阅读的校园,就是那个能够培养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地方。

小学部整体鸟瞰▽

小学部教学综合楼▽

小学部教学综合楼室内▽

艺体中心▽

生活区▽

幼儿园

赵丰平校长在校园里安放了一尊孔子像。他说,教育是“让松树成为好松树,让柳树成为好柳树”。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文艺青年建筑师做过一个梦:暮春的傍晚,站在簇新的校园里,看着“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风乎舞雩,咏而归”。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主城区 | 集团电话:0536-2990777 | 邮编:261325 | 传真:0536-2990777 | 观摩培训热线:0536-2990723 | 备案号:鲁ICP备14033316 鲁公网安备37079302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