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昌乐二中委员会党建概况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8-12-14

一、基本情况

未标题-1.jpg

山东省昌乐二中创办于1959年,是一所文化底蕴丰厚、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领先的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学校于1959年成立党支部,1997年成立党委,现设5个党支部,共有201名党员。

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主题主线,以让每个孩子在党旗下健康成长为目标定位,建立完善学校党组织管理体制,大力实施以红色堡垒、红烛先锋、红心向党为主要内容的红色行动计划,以党建工作统领、服务和保障教育事业发展。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八十多项荣誉称号。

二、品牌简介

未标题-2.jpg 

党建品牌:

传承红色基因  书写精彩故事

--“271”党建工作模式

(一)、搭建“两个共同体”

始终坚守“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的信念,秉承“心系中华、兴教强国”二中教育使命,着力培育“学习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通过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形成互促共进的学习集体,分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学生学习共同体”。学校为教师成就事业、学生成才提供平台,将个人对卓越的追求与命运紧密相连,形成共同价值观,培育学生、教师自我实现与学校发展互促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二)、抓实“七大建设”

以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为重点,课程建设、文化建设为载体,以作风建设、德育建设为保障,以让每个孩子在党旗下健康成长为目标,不断增强党建工作与学校价值观、课程、课堂和管理的深度融合。  

一是抓组织建设。“三强”。强组织设置。设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三级党组织,抓好群团、社团组织建设。强班子配备。实行党组织书记、校长“一肩挑”、党组织班子和行政领导班子“交叉任职”。强基础保障。每年拿出20万元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经费,用于支持红色活动阵地、党建文化建设,表彰优秀党员教师,党员、党务培训,慰问老党员等。

二是抓制度建设。“三个”全面。全面落实组织生活。不折不扣落实规定动作,创新开展红色话剧、红色电影、红色读书会、党员骨干讲师时政解读等自选动作。全面健立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校议事会制度,校级层面“党委成员、中层领导、教职工、师生全体”四级例会;教师层面“首席导师、学科主任、备课组长、党员教师”四主体会议。全面实施关爱制度。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基础上,开展青年关爱、购房关爱、健康关爱、生日关爱、节日关爱、生活关爱六大关爱,营造家庭式亲情关系。

三是抓队伍建设。“四个突出”。突出教育管理。结合“双培养”工程实施,建立后备干部、优秀师资、入党积极分子储备库。突出群团发展。教师、学生两个层次,分别进行团队化管理和多元化管理。教师队伍划分为青年教师俱乐部、名师工作室、导师团、课研团四大团队,实现抱团发展。成立学生会、学代会、社团联盟,搭建学生自我展示平台。突出联系帮带。实施党员名师引领,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党员骨干教师带头上公开课、示范课,定期组织读书会、成长之路、名师论坛等活动。开展“三联一帮”活动,每名党员教师联系服务一个班级、联系指导一位青年教师、联系帮扶部分困难学生。突出志愿服务。成立二中志愿者协会,设立先锋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校内校外两个层面的志愿服务。

四是抓课程建设。以国家课程为基,推进课程研究。课程体系分为国家课程创新实践、校本课程、271教育主题课程三大部分。围绕核心素养研究育人内涵,采取课程整合方式编制导学案,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落地。进行国家课程拓展创新,分学科拓展类、实践体验类、社团类等多个门类,开设120余门校本课程;着眼为学生成长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创新开设“一带一路”“传承长征精神65公里远足”“透过雾霾看世界”“行走的力量”“航天之梦”等8门主题课程。以课堂为主阵地,推进课程落地。

五是抓文化建设。实施项目管理,突出强文化、强教研提升教师素养、学生素质的“双强双提”目标。着眼强育人,定期开展校长讲党课、党史教育进课堂、“红色主题月”等系列活动,植入红色基因。通过“放手”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做主人;通过老师参与学生生日会、与学生过家庭生活等,避免简单机械的“管靠打压”,培育家庭式育人文化。着眼强教研,组织创新展示课、教学能手评选、课例研究等特色教研活动;设立校长奖,组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课堂育人标兵”等评选活动;邀请国内外课程专家来校培训,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等提升教师育人水平。

六是抓作风建设。按照市、县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本着“紧密结合市、县教育局师德师风建设部署,紧密贴近昌乐二中实际”原则,实施“三定三治”。定标杆,分“学校、年级、班级、个人”四个层面逐一定标,赴烟台二中等地对标学访;定承诺,为党员教师制定八大承诺;定责任,明确为师职责、育人责任,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等。实行“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校外有偿补课、谢师宴”三项治理,明确惩戒措施,对违反的党员教师顶格严惩。

七是抓德育建设。构建德育全覆盖格局,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成立健康成长研究中心、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升学指导研究中心“三中心”,搭建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文明、德育“四进”、生涯规划等系列活动,实施“五个文明建设”,推行“学生值日校长”制度,力促德育工作全覆盖。

(三)、铸牢“一个根基”

充分发挥“党建是根和魂”的统领核心作用,通过站在教育的高地上用心做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铸牢学校党委全面领导二中各领域工作的思想根基,充分发挥校党委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打造红色指挥舰,实现“让每个孩子的一生,成为一个精彩的故事”的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三、提升措施

按照中组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实施昌乐县教育系统“校园党旗红”引领行动,学校层面推行“三个引领”,持续加强学校党建工作,领导班子同心协力,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实施“方向引领”,把握教育发展主线。实行学校管理层与党委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校长兼任党委书记,党委班子5名成员全部兼任学校管理层成员,确保学校党委“有位有为”,制定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战略方针,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学校发展的“方向盘”提供坚实保障。实行“两参与”管理体制,即参与学校各项重大决策,参与中层以上干部任免工作,领导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群团建设,使党建工作与学校发展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

(二)实施党员“先锋引领”,增强教书育人实效。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主线,大力推进“红烛先锋”工程,实施党员“先锋引领”。组织“党员先锋岗”、“优秀共产党员”推荐评选,通过宣传推广优秀党员教师模范事迹,增强党员教师的政治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引领党员教师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实施“园丁读书锻造工程”,中层以上领导每年读书25本,普通党员教师每年读书15本,定期召开读书研讨会,为教师的成长铺设快车道。实施党员名师带动计划,以党员骨干教师为主体成立3个“党员名师工作室”,在首席导师和首席导师之间,学科内“老、中、青”三代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搭建成长共同体,互帮互助,共同成长。通过党员骨干教师的创新展示课、教学能手评选、课例研究等活动,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三)实施“红色文化引领”,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学校党委强化“红色教育”主题,大力推进“红心向党”工程,培养学生对党的深厚感情,促进青少年知党爱党。学校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师生开展“红色教育”,每年利用节庆播放红色影片,每年11月份组织学生参观孟良崮战场遗址、祭扫革命烈士公墓,每年4月份组织全体学生“再走长征路——65千米远足拉练”,每年承办党史、国史教育校园行等活动,让广大师生深刻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使师生在参与、体验中接受党性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引导学生团体积极开展“体育美食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跨界、整合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养成。

四、措施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加强主动研究和具体推进,把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实行学校党组织书记承诺践诺制度,年初承诺、每月践诺、季度点诺、年底评诺,推动承诺事项落实到位。建立抓学校党建工作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对照“三张清单”抓落实。

二是强化基础保障。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安排。建立学校党建工作基金,用于支持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党建文化建设、表彰优秀党员教师、培训党务工作者等。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识、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有活动、有保障“八有”标准,建立规范的学校党建工作和活动阵地。有条件的学校单独设立多功能党员电教室,配备电脑、电视机、电教资料片等设施设备,安排专人管理维护。

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学校党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调度会议,开展一次支部党建工作集中督查,有关结果予以通报。建立学校党建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明确标准、精准考核,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形成学校党组织争创一流、党员教师争做表率的生动局面。

四是务求工作实效。要着重在强化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上出实招,将学校党组织建设落到实处。要充分利用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发挥校刊校报、校园橱窗、校园广播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宣传教育平台的作用,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影响力和引导力。要把推进党组织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用教育教学质量检验党建工作成效。